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国山水画的萌芽与创立

2023-05-19 21:14:04 760

摘要:陈池瑜 /文 [摘 要] 山水诗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汉以前描绘自然景物和神 的绘画作品已经存在,魏晋 时期受老庄及玄学的影响而产的自然主义哲学是山水画产生的思想根源, 同一 时期玄言诗和田园山水诗的流行为山水画 的出现创造了氛 ...

陈池瑜 /文

[摘 要] 山水诗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汉以前描绘自然景物和神 的绘画作品已经存在,魏晋 时期受老庄及玄学的影响而产的自然主义哲学是山水画产生的思想根源, 同一 时期玄言诗和田园山水诗的流行为山水画 的出现创造了氛 围 , 独 立 的山水 画 的创 立 应该是晋 朝 , 而 在南朝得到进一 步 的发展 。

[关键词] 早期山水画 ; 魏晋玄 学 ; 顾恺之

容肇祖在 《魏 晋 的 自然 主 义 》一书 中写 道 : “ 魏晋清谈家的一派 , 打破一切天神创作 的观念 , 以 万物万 有 , 俱 出于 自然 , 我们 既 是 由 自然而生 , 应要 顺 从 自然 , 盖从时 世纷 乱 的 背 景 , 产生这种 自然 主 义 , 欲从天道观 念 , 以 解释他 们 的政治和 人 生 的理想 , 盖 我 国 古代的 哲学家 多以天 人 观念相 比附 , 相沟 通 , 如墨子的 ‘ 天志 ’ , 董仲舒的 ‘ 天人之际 ’ , 都是 如此 。 清 谈家的思想 , 从 万物生于 自然 而推论 出一种 自然 主义 的 人生哲学和政治哲 学” 。… 从魏晋清谈家一派产生的 自然主义哲学 观 , 认为 “ 天地 无所从生而 自然生 ” , 打破天 神 创 造 万 物 的 观 念 , 这 样 天 地 万 物 并 不 神 秘 , 自然 与我 同生 , 自然 向人 生 成为亲密的 对 象 , 自然 对 人 的 神秘 感 与恐惧感消失 , 同 时 用一种 虚静的态 度对待 自然 , 这样必然 会 导致一 种 自然 主 义审美观 与艺 术观 , 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 山水诗与 山水 画 正是这种 自然主 义 审 美观 与艺 术观的 实 际 表现 。

山水诗 与山水 画 可 以说是 中国艺 术精神 和东方审美观的 典型 代表 , 它们体现着人 与 自然 的审美关 系 , 并且能通过 咏物抒发 人们 的 情 感 , 因而 成 为 中国艺 术 中的 重 要 形 式 。 在 诗歌 中 , 表 现 自然物 的 主 要 有两 种形 式 , 一是 山水诗 , 另一种则是 田 园诗 。 在绘画 中 , 表现 自然物的 也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 山 水画(西方是风景画) , 另一种则是花鸟画 。 田 园诗和花 鸟 画一 般来说 比较 亲近 、 秀美 , 而 山水诗与 山水 画相对来说意境 比较广 阔 、 深 远 。 在魏 晋 南北 朝时期 , 中国的 田 园 诗 、 山 水诗 , 山水 画 等得 以 产 生 并 得 到 较快 发 展 , 成为 中国艺术 中的最重要 的样式 。 同时 山水 诗画 的独立 与发展 , 表 明 中国的诗 画 艺术从 政治伦理 和礼教儒学 中解脱 出来 , 亦表 明 中国艺术进入到 自由 自觉 、 自律 自为的审美高 级 阶 段 , 开 始 形 成 中 国 艺 术精 神 的 东 方特 点 。

东晋 陶渊 明是 田 园 诗代表 人物 。 他 不 为 五 斗米 折 腰 而 辞 官 归 田 , 成 就 了高 尚的 人 格 。 他将魏晋 的 自然 主 义哲学观在 田 园 生 活 中加以实践 。 他在辞官后所作的 《归 田园居》 诗 中说 : “ 久 在樊 笼里 , 复得返 自然 ” , 他返 回 田 园 , 欣赏 自然 , 纵情 自然 , 真正 陶醉在 自然 美景 中 , 请 看他的 《读 山海 经 》 诗 :

陶渊 明以 平 实 的 语 言 , 描绘 了一 幅 宁静 安谧 、 怡 然 自处 的 农 村 小景 , “ 既耕 亦 己种 , 时还读我书 , ” “ 俯仰终 宇宙 , 不乐复何如? ” 他边 耕边读 , 好 不快 活 , “ 俯 仰终 宇宙 ” , 是 说他周围天地宽敞 , 无所遮蔽 , 纵身 自然 , 与 之一 体 , 这样一种与 自然 同化的境界 , 不 乐 复 何 如 ? 他 可 以 说 真 正 在 用 归 田 农耕 的 行 动 , 也是真正享受 自然 的步骤和用 田 园诗表 现方式 实践着 庄子 所 理 想 的 艺 术化 的人 生 。 陶渊 明在 回 归 自然 , 寄情 田 园过 程 中 , 真正 体味和享受着 自然 , 自然无 为的老庄哲学 同 他的人生态度合二为一 , 孕 育 了他的平实亲 近 , 魅力无穷的 田园诗 , “ 纵浪大化中 , 不喜 亦不惧” 、 “怡然有余乐 , 于何劳智慧 ” 、 “ 此中 有真意 , 欲辨 己忘言 。 ” 胡适在其 《白话文学 史》 中评论陶渊 明时说 : “ 他的意境是哲学家 的意境 , 而他的言语 却是 民 间的言语 。 他 的 哲学 又是他实地经验过 来的 , 平生实行 的 自 然 主 义 , 并不 像孙绰 , 支遁 一班 人 只 供挥麈清谈 的 口 头玄理 。 所以 他尽管做 田 家语 , 而 处处有高远 的意境 , 尽管做哲理 诗 , 而 不失 为平 民的诗人 ” 。 这一评论十分 中肯 。 陶渊 明 别开 玄学 清谈 , 纵浪 大化 , 在既耕亲作 的 劳 务 中 , 体味到 与 自然交融的极乐境界 , 把 自 然 主 义 与 乐天 主 义 结 合起来 。 在 别 人 看来 , 他 仕途 不 畅 、 穷 困潦倒 , 但 他 自己却 “ 怡然 有余乐” “ 不喜亦不惧” , 他的生活(包括劳作) , 他的精神达到 了审美境界 , 同时也就是诗的 境界 , 诗的人生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 山” “ 辰兴理荒秽 , 带 月荷锄 归 ” , 这既是他 的生 活 , 又是他的精神 , 同时又 是他的诗性和哲 学 。 在陶渊明那里 , 将 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 与 他的淳朴平实的诗意语言及豁达超然的 人生 态度 , 可 以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他在 归 田 务农 ,朝 夕劳作 与省视 自己与 自然 中 , 读懂 了人 生这本书也理 解 了 自然这幅 画 ,在某种 意义 上 , 陶渊 明是 中国真正的第一位 自然 主义诗 人 。

南朝齐梁时期刘勰在 《文心雕龙 · 明诗》 中说 : “ 江左篇制 , 溺乎玄风 , 嗤笑徇务之志 , 崇盛亡机之谈 。 ” 说 明东晋的创作 , 陷在清谈 风气里 , 讥笑致 力政事志趣 , 而极 力推崇忘 却世情的空谈 , “ 宋初文咏 , 体有 因革 , 庄老 告退 , 而 山水方滋 。 ” 到 了刘 宋初年 , 宣扬老 庄思想的 玄言诗退 出文坛 , 描 写 山水 的诗文 开始发展起来 。 钟嵘在 《诗品》中也说到 “ 永 嘉时(西晋末期晋怀帝司马炽年号 , 公元 3 0 7 到 3 1 3年) , 贵黄老 , 稍尚虚谈 , 于时篇什 , 理 过其辞 , 淡乎寡味 。 爰及江表 , 微波 尚传 , 孙 绰 、 许询 、 桓 、 庾诸公诗 , 皆平典似道德论 , 建安风 力尽 矣 。 ” 钟嵘认 为在西 晋 末 年贵黄 老 、 尚清谈 , 其诗淡乎寡味 , 到 了东晋初年 , “ 微波 尚传 , ” 孙绰 、 许询等玄言诗人还 有一 定势力 。 直到义熙年间(义熙元年为公元 4 0 5 年)谢混创作新体诗替代 了玄言诗 , 到元嘉年 间谢灵运 山水诗 , “ 才高词盛 , 富艳难踪 ” 。 刘 勰 、 钟嵘的论述 , 阐 明了玄 言诗被 山水诗代 替的过程 , 这种文体或诗体变化 , 是魏晋南 北朝诗坛一大事件 。 对刘 勰所说 的 “ 庄老告 退 , 而 山水方滋 , ” 如何理 解?我们认为 , 山 水诗画 的产生是 以 老子道法 自然及庄子原天 地之 美的思想为其哲学基 础 , 正是 老庄哲学 打开 了用艺 术来表现 自然万物及其审美特性 的大门。 但为什 么刘勰要说 “ 庄老告退 ” 呢? 这是 因为老庄的观点在魏晋虽 被进一步作 了 自然主 义 的 阐释 , 但 同时亦被玄化 , 清淡而 空虚化 了 。 庄老告退 , 是说到 了刘宋时期 , 魏 晋 以老庄 为 内容的 玄学告退 , 代之 以清新的实在的 山水诗 。 此外 , 庄老告退 , 还 包含有 受老 庄及 玄学影响的玄言诗衰落 。 本来 山水 诗和 玄言诗有 着 一 定的联 系 , 他们是有 同有 异 , 相 同处是 都有 山水景物 . 相 异处是 玄 言 诗即为阐释 玄理 而 写景 , 所 以 淡乎寡味 , 而 山水诗 则是 以审 美态度来歌咏 自然 山水 , 给 人 以审 美精神享 受 。

玄学 家和玄言诗人们 觉得借 助于 自然 山 水的生动形象 , 来阐明玄之又玄的 “ 道 ” , 往 往 比用抽象的概念效 果更 好 。 所以 在玄言诗 里 , 并 不缺 少 山水景物形 象 , 如孙绰 “赠谢 安诗》虽满纸玄言 , 但也 出现 了 “ 青松 负雪 , 白玉 经 飙 , 鲜藻弥映 , 素 质愈 昭 ” 这 样的 写 景 句 。 但 玄言诗 “ 平典似 道德论 ” 即使 点缀 几 句呆板 的 山水诗句 , 也改变 不 了玄言诗的 索然寡味 。 直到东晋后期 , 出现 了谢混的 《游 西池》等刻 画 山水景物 的诗 篇 。 开 始给诗坛 带来新鲜空 气 。 到 刘 宋初期 , 谢混的 侄子谢 灵运 大量 创 作 山水诗 , 取 得 的 新 艺 术成 果 , 这样 , 才使 山水诗 由玄言诗的附庸发展 成替 代玄言诗 的新的 形式 。 谢灵 运 的诗 中 , 有 写 景抒情艺术价值很高的名句 , 如 : “ 明 月照积 雪 , 朔风劲且哀”( 《岁暮》) “ 池塘生春草 , 园柳 变鸣禽”( 《登池上楼) ) ) “ 野旷沙岸净 , 天高秋 月 明”( 《初去郡》) 。 这些诗句 “ 极貌写物 …‘ 穷力 追新 ” , 如鲍 照所形容的 “ 初发芙蓉 , 自然 可 爱 ” 。 山水诗经谢混 , 谢 灵运等人 创立 , 经 南 北朝而到唐 代王 维 、 孟 浩然 那里 , 形 成 山水 诗的高峰 , 成为 中国文学 艺术 中的奇葩 。

在 山水 诗 发 展 的 同时 , 山水 画 也开 始产 生并得到发 展 。 晋宋时期 , 江 南的 农业 有较 大的发 展 , 士 族地主 的物 质生活 条件 比以 往 更加优裕 , 园林 别 墅 也建筑起来 , 土 族文人 们在优裕的物质 条件下和 佳丽 的江 南 山水环 境 中过 着 清谈 玄理 和 登 临 山水 的悠 闲生 活 。 清谈玄理 , 讲求通脱 , 崇尚佛道 , 服食求仙 , 隐居林泉 , 寄情 山水 , 形 成 了所谓 的 “ 魏 晋 风度 ” 。 在他们 的清谈 中 , 常常出现一些发挥 老 庄 自然 哲学 来赞美江 南 山水 的名 言隽语 , 老庄的 自然 哲学成 为文士 们和诗人 与画 家的 思想源头 。 特 别是晋 室南迁后 , 部分 土 族文 人从北方黄土高原来 到 山明水 秀的江 南 , 被 江南 山水风景所吸引 , 隐居林泉 , 坐忘谈玄 、 游赏 山水 , 进 而用 诗文和绘 画的形式来表现 山水便成 为晋宋时期文士 们精神和现实生 活 的 必需 。 可以说在魏晋时期 , 伴随 着 阐释注 译老庄 自然哲学而刮起 “ 玄风 ” , 玄士和文人 们在谈玄 与游赏 自然 山水时 , 又兴起 了一股 “ 山水热潮 ” 。 这一切给艺术带来的硕果就是山水文 学 与 山水绘 画 的诞 生 。

在晋朝之 前 , 用绘 画 的 形式描绘 自然 山 水 , 在古代文献 中也 曾有过 记载 , 说 明 自然 山水和景物早 已成 为画 家们的观察与表现对 象 , 只 是还 没有形 成独立的 山水 画 。

《尚书》中 《益 稷》 篇 , 有 一段舜对 禹的 告诫 , “ 帝 日 : 臣作朕股肱耳 目 , 予欲左右有 民 , 汝翼 。 予欲宣力四 方 , 汝 为 。 ” 舜帝说应 将 臣 视之 为身体的 一部分 , 这样才能左 右有 民 , 就 像丰满 你的 羽 翼 一 样 ,舜帝说 他还想 向四方发 力 ,有所作为 ,要禹也应有所为 。 接 着 说 :

唐孔 颖达疏 《尚书 》 在 “ 予 欲 观古 人 之 象 ” , 句下注 “ 欲观示法象之 服制 ” , 在 “ 日 、 月 、 星 、 辰 、 山 、 龙 、 华 、 虫 ” 句下注 : “ 日 月星 为三 辰 , 华象华草 , 华 虫雉也 。 画 三辰 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 , ” 这一注解 , 将此段 全 部 释为观 象制服 。 实际 上 , 我们 认 为 , 这 一 段话有两层意思 , 前者为 “ 作绘 ” , 后者为 “ 作 服 ” 。

帝 日 , 予欲观 古 人 之 象 , 这 句 话是要 观 象 , 而 且是 观 古 人之 象 , 不是 自然 之 象 , 这 就说 明 , 帝 所说 的 古人 或先 人 已经 能制 象 , 制 象的 内容是 日 月星辰 , 山龙华 虫 , 制象的 方法是 “ 作绘 ” , 而绘的地方是 “ 宗彝 ” 。 宗为 宗庙 , 彝为彝樽 、 彝 器或祭 祀 用 的 鼎 。 孔 颖 达疏 《尚书) )在 “ 宗彝 ” 句下注为 “ 绘 , 五采 也 , 以 五 采 成此 画 焉 , 宗庙 彝樽 亦 以 山龙华 虫为饰 ” 。 舜帝说的这两句话 , 意思是 , 我观 看古人制 作的 形象 , 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被绘 制于 宗庙 及其彝上 。 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壁画 , 因 为作 绘 于 宗 庙 , 只 能绘 在 宗庙 的墙 壁 上 。 至于绘在彝器 上 , 当然也是 最早的 器物装饰 画 。 这一绘 画的 内容是 日月星辰 , 山龙华虫 , 可 以 说是 自然景物 , 山川草木 。 这可 以看成 是 山川景物 画 , 或 山水 画 滥觞 。 这样 , 在某 种意义上 可 以说中国的壁 画 和 自然景物画可 以追溯 到 舜帝 以 前 。

以 上 引 用 《尚书 》 那 段 话 中后 二 句 , 即 “ 藻 、 火 、 粉米 、 黼 、 黻 、 稀 绣 , 以五彩彰施 干五 色 。 作服 , 汝 明 , ” 是讲用五彩绘制于衣 服上 形 成 色彩 和 图案 。 舜帝要 禹辨 明宗彝上 所绘 的 日 月星 辰 等形 象 及 服 饰 上 的 五 彩 五 色 , 可能这些形 象与色彩都有某种象征作用 或尊卑等级 作 用 。

此外 《左 传》 杜预注说到 : “ 禹之 世 , 图 画 山 川奇 异 之物而献之 , 使九 州之牧 贡金 ,象所 图物著之 于 鼎 。” 说 明在大 禹之 时 已有 图 画 山川奇异之物 。山川景物成为图绘表现 的 对象 。

汉朝王逸在 《楚辞章句 · 天问》中揭示屈 原 《天 问》 创作 经 历时说 :

屈原在 《天问》中对天发问 , 共提 了 170 多个问题 , 他 遭放逐 , 彷 徨 山泽 , 后游 历 楚 先 王 之 庙 及 公 卿祠堂 , 观看这些庙 堂上 的壁 画是天地 山川神 灵 , 激发 了屈原 的 不平 和 创 作灵感 。 然后就心中对社会 、 政治的不满 , 对 人 生坎坷 发 出责难 , “ 呵 而 问之 ” 。 屈 原所 见 的 图画 内容 , 既有天地 山川 , 也有神灵鬼怪 。 这说 明当时 庙 堂 中的 壁 画 既 有 自然景物 , 同 时又掺 杂着神 灵鬼怪 等神话 内容 。 天地 山 川 当然是 壁 画 的部分 重要 内容 。

汉代王 延寿在其 《鲁 灵光殿赋》 中写 道 : “ 图画天地 , 品类群生 。 杂物奇怪 , 山神海灵 。 写载其状 , 托之丹青 。 千变万 化 , 事 各缪形 。 随 色象类 , 曲得其情 。 ” 这是作者在观灵光殿 壁 画 后所 写 的一 段 赋辞 , 说明壁 画 中所绘 有 天地杂物 , 也有 山神海 灵 。 所以 自然景物 与 神话形 象统一 于 画面仍是其壁 画特 点 。 这 和 前述 屈 原 观 图 画 天 地 山 川神 灵 的 壁 画 内容 , 有相通 之 处 。

唐代张彦远所著 《历代名画记》卷四所载 《吴王赵夫人》 条写道 : “ 孙权尝叹魏 蜀未平 , 思得善画 者 图 山川地形 。 夫人 乃进所 写 江 湖 九州 山岳之势 。 夫 人 又于 方 帛之 上绣 作五岳 列国地形 。 ” 此则材料来 自东晋王子年 《 拾遗 记》 , 其真实性尚有疑问 , 但也从一个侧面反 映出三 国时期 山水绘 画 与 山水地 图发展的一 个例证 。

总之 , 从 《尚书》中记载的舜帝所说观古 人之象 , 将 日月星辰绘于宗彝起 , 经 屈 原所 观楚先 王 庙堂 中图 画天地 山川 , 到三 国孙权 夫人所写(绘)江湖九州 山岳之势 , 说明用绘 画的形式表现天地与 自然景物 已经 存在 。 根 据以上几种文献资料分析 , 从先 秦到战 国至 汉 朝 , 表 现 天 地 山 川 图 画 主 要 是 用 壁 画 形 式 , 绘制 在宗庙祠堂 中 , 此 外 , 绘制 天 地 山 川和神话 中的 山神水怪及远 古传说(《鲁灵 光殿赋 》 中记载 壁 画 内容 有 “ 上纪 开 辟 , 遂 古 之 初 。 五 龙 比翼 , 人 皇 九头 。 伏羲鳞 身 , 女 娲蛇躯 。 鸿荒朴略 , 厥状睢盱 。 焕炳可观 , 黄 帝唐虞 。 ”)结合在一起 , 也就是说 , 壁 画 中的 天地 山川 自然之物带有神秘 色彩和遂古鸿荒 朴 略之状 。 这说 明 , 在晋 以 前 , 虽 有山水 画 的 内容 存在 , 但还 不 是 独 立 意 义 的 山水 画 , 它们 可以看成是 山水 画 的源头 。 它们对 山水 画 的 发展 有十分 重 要的 意义 。 首先 , 引起 了 画 家们 对 观赏 自然 景物 、 天地 山 川 的兴趣 , 将 自然 山水纳 入 到审美观赏与艺 术表现的视 野之 中 。 这 和 中国 人 观察世界 的 方式 有 关 , 早 在舜帝时就说 到 “ 欲 观 古 人 之 象 ” , 这 种 “ 象 ” 乃 是 日 月星 辰之 大 象 , “ 天地有大 美 ” , 天地 山川 、 日月星 辰 成为 中国古人 观察 、 绘 制 的对 象 , 这 一思维习惯沿袭 下 来 , 成 为后 人 “ 原 天地之 美 ” 的 视觉资源 。 此外 , 宗庙 祠堂 中绘制 天地 山川等 自然 景物, 也 为后来 山 水 画 在绘 制 山 水形 象 时 在技 巧 上 作 了 准 备 。 或者说提供晋 以 后 山水 画 的形 象图式 范本 , 晋以后 山水 画 在此基础上对 山川 / 自 然景物形 象 图式加以继承 、 因革 , 创造 出新 的 山水 画 形式 。

山水画的真正创立 , 还是应定在晋朝 。 晋 朝 已经具备 了 山水画 产生 的诸种条件 。 这些 条件主要有 : 1 、 魏晋时期盛行老庄 自然主义 哲学为山水画产生作了思想准备 。 2 、 玄学家 和文 士们喜爱林泉 山水 , 为山水画 家游 览观 察山水制造氛围 。 3 、 汉至魏晋 山水文学包括 山水诗 , 山水文(赋)得到了较快发展 , 如郭景 纯的《江赋》 、 木玄虚的 《海赋》 、 其他还有潘 安仁的 《秋兴赋》 、 谢惠连的《雪赋》 、 谢希逸 的 《月赋》 , 以及 更早的楚国宋玉的 《 风赋》 。 这些歌咏 自然风景的 山水文学从审美意识和 表现手段 方面都为 山水 画做 出 了榜样 , 这些 山水诗赋开始逐 渐形成 中国文 人 艺术家的 山 水艺术情结 。 4 、 在晋以前的庙宇祠堂 中山川 自然 与神话交融的 壁 画 已经 产 生 , 为晋朝 山 水画 创作做 了形式 上的准备 。 5 、 刘宋时期宗 炳 发 表 《画 山水 序》 及 王 微 发表 《叙 画 " 二 文 , 此 二 文 均 是 关 于 山 水 画 创 作 的 理 论 总 结 , 也就是说在刘 宋时期能够写 出如此精辟 的 山水 画 理论文章 , 必 定是在 当时及此前 山 水 画 创作 已经取 得重 要成果 , 通过 对 山水 画 创作 实践总结才有可能 写 出这两 篇 山水 画论 文 。 这也可 以从侧 面说 明在南 朝刘 宋之 前的晋朝应该有 了山水 画 的产生 , 否 则这 两 篇文 章就成 了无源 之 水 。 东晋顾恺之( 约公元 345 407 年) 是我们知 道 名字的 最早的 山水 画 家之 一 , 他在前 人 的 基 础 上 创立 了 山水 画 的形式 , 是 中国 山水 画 的先驱人物 。

顾恺之 , 字长康 , 小 名虎头 , 晋 陵 无锡人 , 著名 画 家 和绘 画 理论家 。 他 写 的 《魏晋胜流 画 赞》 , 表 明他还是 我 国最早的 一 位绘 画 评论 家 。 张 彦远 《历 代名 画 记》 卷五 称他 : “ 多才艺 , 尤工丹青 , 传写 形势 , 莫不 妙绝 。 ” 列其画 为上品上 。 顾恺之的绘画 创作 , 以 道 释 、 人物 肖像为主 , 兼及 山水 禽鸟等题 材 。 顾恺之 的 作 品 见 于 文献 记载 的 有六 、 七 十件 。 人物画有 《谢安像》 、 《桓温像》 、 《桓玄 像》 、《 “殷仲堪像》 、《晋帝相列像》 、 《魏晋名臣 像》等 , 山水 画有 《庐 山图》 、 《雪霁望五老峰 图》等 。 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 史箴图》 、 《洛 神赋 图》 、 《列 女 仁 智 图 》 等 , 这 些 作 品 多为 后 人的 摹 本 。 论 画 文 字有 《 论 画 》 、 《魏晋 胜 流 画赞》 、 《画 云 台 山记》 及散论 画 作的言语 。

顾恺之在 《魏晋胜流画赞》第一段写道 :

在这 段 话 中 , 山水 画 已 经 作为一 个正 式 画 科排在难度第二位 , 山水 画 与人物 画 、 禽 兽 画 、 楼宇 画 并列 , 这说 明在东晋 , 山水 画 比较普遍 , 不 只顾恺之 一 人 在 画 山水 , 亦还 有其他 画 家 画 山水 。

见于文献 著录 的 山水 画 , 最 早 要 算唐 代 张 彦远 ( (历代 名 画 记》 所载 汉 武帝 《五 岳真 形图》 。 汉武帝刘彻在位是公元前 140 年至前 8 6 年 , 此 图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或前一世 纪初 , 宋代高似孙 ( (记道家 画 》云 : “ 欲朝五 帝 , 役 山精 , 当得 《五岳 图》 。 ” 根据当代 中国 画家和 美术 史论家傅抱石的观点 , 认 为汉 武 帝的 《五岳真形 图》 的题材是 出于道藏 。 “ 汉 代 的 绘 画 思 想 , 是 道 家 思 想 极 为 有 力 的 时 代 。 道 家思想 和 中国 山水 画 的 发 展 , 又具 有 颇为微妙的关 系 。 我们考一 考汉 代 四 百年宫 廷 及 民 间乃 至 三 国六朝绘 画 的题 材 , 便可憬 然这道 家思想在造 型 美术一尤以绘 画 上 的势 力之未可轻视 。 象前 汉 的 画鲁 灵光殿 , 后 汉 的 画 郡 尉 府 舍 , 和 见 于 碑 阙 画 像 石 等 的 刻 画 , 都隐约 的 与道 家思想保持 着甚为 紧密的 关联 。 ”

傅抱石 认 为汉 代的 人物 画 与 山水 画 在思 想 上 应 难分轩轾 , 然 从政治的意 义要求 , 人 物 画遂 不能不在 山水 画 的前面 , 山水 画 乃 居 位附庸 。 根据傅抱石的意 见 , 山水 画 在汉 代 已实 际 地 存 在 , 只 不 过 还 是 人物 画 的 附 庸 。 汉武帝作 《五 岳真形图》受道家思想影响 。 他 一 方面 “ 罢 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 另一方面又 信 奉黄老道 术 。 他 为求 长生 不 老 , 任 用 许 多 方士 , 要 他们去 求 仙寻 药 , 他 又 建高台楼馆 和通 天 台 , 广 置 器具以 迎 神仙 , 他还 在建章 宫北边挖 “ 泰液池 ” , 里 面建立蓬 莱 , 方丈 、 瀛洲等岛 , 表达 他对神 山仙 岛的 渴慕 。 汉 武 帝时 因为 多次封禅和 祭 山川 , 便 有 了受封的 五 岳 。 之 后的道教也崇奉五 岳 , 每岳 皆有岳 神 。 《五岳真形 图》我们 已不能 见到 , 但 可以 想 象 , 它应是 山川 景观 画 , 虽 然 还 有较浓 烈 的求 仙思想和 道 教观念 , 但也含有对五 岳 山 川 景观的 审 美意 识 。 因此可 以说 汉 代 求 仙的 思想和行 动 , 驱 动 了对 神 山仙境的开 发 , 同 时 黄老 道 术 的 流 行 , 也 使 人 们 寻 找 蓬 莱 仙 境 , 遁迹 山林 , 这都客观 上密切 了人们 与自 然的 关 系 。 并且这 都是 人 类在意识 中主 动地 去 寻找 自然 , 在 自然 中安顿 自己的 灵魂 。 寻 找精 神栖居 之地 , 而 在这一过 程 中打通对 自 然 的 审美观 照 已是 必然 的 事情 。 当汉 武帝广 建宫苑 以 供游猎和巡游海 内时 , 也刺激 了文 人及 画 家们 对 自然 山水的审美观赏 。 如 司 马 相如的 《上林赋》极赞上林苑山林之胜景 。 《子 虚赋》 则以艳丽 的文字描绘 云 梦泽的 山水 风 光 , “ 众物居之 , 不可胜 图 ” 。 图即画也 , 所以 汉 代 文 人 已提 到 用 图描绘 山水景物 的 问题 。 在汉 代诗赋 中有对 自然 景物 的描绘 , 在庙 宇 壁 画 中也有 对 山 灵 水怪 及 自然 风 景 的表现 , 只是绘 画未能保 存 F 来 。 汉 代求 仙思想及黄 老道 术盛 行 , 除 以 宗教迷 信充 塞 人 们 的 精神 及道 家思想丰富 了 中国的哲学 外 , 其 另一重 要成果是其副 产 品 , 即诱 发 和刺激 了人 们 对 自然 山水的兴趣和 爱好 , 培养 了人 们亲近 自 然 , 热 爱 山水 的志趣 , 开 启 了 中国人 自觉的 自然 审 美意识 。

唐代裴孝源所著 《贞观公私画 史》为现存 文 献 考隋 代 以前古 画 名 目之祖 本 。 该 书收录 多幅魏晋 山水画名 目 。 如魏杨修的 《两京 图》 、 魏曹髦 《黄河流势 图》 、 晋 明帝 《穆 天子宴瑶 池 图》《畋游 图》 、 晋 卫协 《毛诗北风 图 》《毛 诗 黍 离 图》 、 晋谢稚 “轻 车迅迈 图 》 、 晋顾恺 之 《水府 图》《庐 山 图》等 。 此 外宋代郭若虚 的 《图 画 见 闻志》 载 “ 写 景 则晋 明帝有 《轻 舟 迅 迈 图》 , 卫 协有 《穆 天子宴瑶池 图》 , 史道硕有 《金谷 园 图》 , 顾恺之有 《雪霁望五老 峰 图》 。 ” 此外 《贞观 公 私 画 史》 还 录有 晋 夏 侯瞻 《吴 山图》 、 晋史道硕 Ⅸ田家社会图》 、 晋 戴逵 ( (吴 中溪 山 邑居 图》 、 晋戴勃 ( (九州名 山 图》 。 另 明代张丑 《清河书画舫》还录有吴曹 不兴的 《桃源 图》 , 后凉徐麟 《山水》 。 特别值 得注意的还 有唐张彦远 的 《历代 名 画 记》 著 录顾恺之除 《庐山会图》《水府图》外还有 “ 绢 六幅 , 图 山水 , 古贤 , 荣启期 , 夫子 , 阮湘并 水 鸟屏 风 ” , 这六 幅 绢 画 中至 少 有 一 幅 为 山 水题材 。 傅抱 石认 为 “ 绢六幅 , 图 山水 ” 是 六幅 山水 画 , 这是 由断句而误 , 因为 “ 图 山 水 ” 后 面 不能加 句号 , 只 能加顿号 , 其意 为 这六幅绢画 内容为 山水 、 古 贤等等 , 古贤与 山水并列 , 后 面正 好 列 了六幅绢 画 的 不 同 内 容 。 因为这 幅 山水 画是 用绢 画的 , 所 以 和其 他 五幅 绢 画 列 在 一起 , 而没 有列 在 《庐 山会 图》《 水府 图 》 的后面 。 仅从著录的顾恺之 山 水 画 就有 《水 府 图》《庐 山 图》《雪 霁望 五老 峰 图》 及 绢 画 山水 , 另 与山水 有关 的 画还 有《女史箴 图》《洛神赋 图》 。 此外根据顾恺之 写 的 “画 云 台 山记》 一文 , 可 以 知道 他还 画 了 云 台 山 图 , 因为 “ 记 ” 应该是 他 创作完 云 台 山后 所 作 的 创 作 过 程 和 画 面 内容 的 文 字 记 述 。 这样看来 , 顾恺之 的 山水 画 创 作在其整 个绘 画 创作 中占了一定 的 比 例 。 所以顾恺之 所说 “ 凡 画 , 人 最难 , 次 山水 , 次 狗马 ” , 并 不 是 纯 理 论 文 字 的 说 明 , 而 是 在 他 所 处 时 代 , 山水画也实际的存在 , 并区分与人物 , 动 物画 法的难 易程度 , 山水 画 在晋 朝 已 占据较 重要 的位 置 。

顾恺之 《画云台 山记》是我 国最早的记录 山水 画 创作过程和 内容的文献资料 。 这 篇近 七 百字的 文字记载将此 画 的 内容记述得很详 细 , 现代画 家傅抱石 曾根 据该记 内容拟 画过 一 幅 云 台 山 图 。 顾 恺 之 是 一 位 非 常 细 心 的 人 , 即使 今天 的 画 家 也不 多见将 自己一幅 画 的 内容记得如此详 细 。 下面我们 看看其 中有 关 内容 :

以上文字 , 本人在反复研读 中 , 断句作 了若干 调整 。 顾恺之对 山的面 , 背 向阴影都 画 了 , 水 天 一 色该 用空 青色彩 , 山与峰 中的夹 冈亦作考虑 , 还 有丹 崖 临涧上 , 画 出险绝之 势 。 这是东段(即画 的右段 , 此 画应是横幅 , 从右 向左 )顾恺之还 对 中段 , 西 段也作 了记 述 。 “ 凡 画 三段 , 画之虽长 , 当使画甚促 , 不 尔不 称 。 鸟兽 中时有用 之者 , 可定其仪而 用 之 。 下 为碉 , 物景 皆倒 。 作清气带 山下 三分 倨一以上 , 使耿然成二重 。 ” 顾恺之将水 中景 物的倒影也 画 出 , 说 明他对 自然 山水观察之 细 。 他还在第三段 画动物凤 、 虎 。 “ 云 台西北 二面可 图一 冈绕之 , 上为双碣石 , 象左右 阙 。 石上作狐游生凤 , 当婆娑体仪 , 羽秀而详 , 轩 尾翼 以 眺绝碉 , 后一段赤 听 , 当使释弁如 裂 电 , 对云 台西凤所临壁以成碉 , 硐下有清流 。 其侧壁外 面 , 作 一 白虎 , 匍石饮水 。 后 为降 势而绝 。 ” 此画设计如此周密 , 石上狐游生风 , 羽 秀而详 , 轩尾 翼 以 眺绝硐 , 而 白虎则匍石 饮 水 , 十分 生动 。

此 图 中还 画 有人物 , “ 天 师坐其上 台 , 所 坐石 及 阴宜 调 中 , 桃傍生石 间 。 (此句一般断 句为天 师坐其上 , 合所坐石及 阴宜 硐 中桃傍 生 石 间 。 本人 认 为断 句 有误 , 故 重 新 断 句 , ‘ 合 ’ 字疑是台所误), 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 , 据碉指桃 , 回面谓 弟子 。 弟子 中有二人临下 , 到 身大怖 , 流汗失色 , 作王 良, 穆然坐答 问 , 而超(赵)升神爽精诣 , 俯眄桃树 。 又别作王 , 赵 , 趋 , 一 人 隐西壁倾岩 , 余 见衣裾 , 一 人 全 见 , 室 中使清妙冷然 。 几 画 人 , 坐时可 七 分 , 衣服彩色殊鲜微 , 此正盖 山高而人远耳 ” 。 (个别地方本人重新断句)此段告诉我们 , 画 中画 有天 师 , 倒 身大怖二 弟子 , 穆然坐 答的 王 良, 俯眄桃树的赵升 , 以及 “ 又别作王 、 赵 , 趋 , 二人 ” , 至少共有七人 (包括 王 良、 赵升 分 别 画 二 次 ) 。 此 画 天 师应 为 东 汉 道 教 创 始 人张道陵天师 , 与众弟子问答于高山深硐 中 , 指桃发问(桃树是否有象征意义? )传道授业 , 境界超然 。 这可看出 , 当时顾恺之 画 山水画 , 亦希望表现一定 的道学 内容 。 从 《画 云 台 山 记》 中我们 可以知道 , 这是一幅 内容十分复 杂的大画 。 且作三段 , 从庆云西而吐于东方 , 到次 作 一峰 , 夹 冈而上 、 下据绝碉 的险 绝之 势 , 以 及 天 师及 众弟子答 问 , 这 么 多 内容都 还 是 前 段 , 后 面还 有 中段 及后 段 , 此 画 的 丰 富性可想而知 。 该 画 中有 天及水 色 , 有峰峦 耸立 , 有积 冈 、 有紫石 、 有深碉 、 有石懒 、 有 天师及 弟子 、 有映 日 、 有狐凤 、 有白虎等 , 将 此 画进 行构思 、 结 构 、 设计 , 仿佛指挥一首 交 响 曲 。 正是此 画特 别复杂 , 又 很重 要 , 想必顾恺之 花 费很 大心 血 , 将 画 创 作完后且很 满意 , 所以他才又 写这 篇记文 , “ 记 ” 肯定是 后记而 不 是预想 图 。 绘 画 是 直观形 象 , 文 字 是概念语 言 , 用 文 字表述 形 象本非 易事 , 顾 恺之能用 七百字将此宏大场面的大 画复述 出 来也是 一种奇迹 , 在记述 的 过 程 中也有关于 创 作普遍规律的论述 , 如 凡 画 人 , 坐时可七 分 , 山高而 人远 , 山有 面 , 背 向有影 , 下 为 涧物景 皆倒 作 。 因此在某种意义 上我们 也能 将 《画云 台 山记》看成是理论 与评论文 字 。

顾恺之 画 作 《洛神赋 图》 , 是 一幅手卷形 式的人物 山水 画 , 该 画 取材于 三 国时曹植 的 诗篇 ( (洛神赋》 。 顾恺之据此画成长卷 《洛神 赋 图 》 , 洛神和曹植分 几 段 反 复 出现 在画 中 。 此 图虽 以 人物为主 , 但 同样可 以 作为 山水 画 看待 。 山水 作 为背 景 在此 图 中得 到 了描 绘 , 山水 树 石 都 得 到 了刻 画 , 且 占了较 大 篇幅 。 虽 然 山石及树的表现还 比较粗略 , 但 代表 了 晋 朝 的 山水 画 发 展 水平 。

顾 恺 之 的 绢 画 山 水 《雪 霁 望 五 老 峰 图 》 《庐 山图》《水府 图》 等 山水 画 只有文献记载 , 画 作 已散失 , 我们 不 得而 见 , 但文献 记载也 是可信的 。 至于他的 “画 云 台山记》 , 应该看 成是 他 创作 了 山水 画 的铁证 。 至 于 《洛神赋 图 》 也是 人物和 山水 兼善的 作 品 。 从顾恺之 的例证 中我们 可 以知道 , 山水画 在东晋 已经 实际 地 存在 。 在此需要说 明的是 , 是 否 因为 诸 如 《画 云 台 山记》所载的 画云 台 山 图 中有 天 师 及 弟子 等 人 物 形 象就 不 能 算 作 山水 画 呢 ? 我们 认为 , 应 该是 山水 画 。 我们 看看西 方人物 画 向风景 画 的转变吧 。 文 艺复兴时期 的 艺 术大 师达 · 芬 奇 曾建议要扩展绘 画 的题 材 。 向什 么地方扩展 呢 , 当然 只 有从 人 物 画 向风景 、 云雨和星辰 画扩展 。 达 · 芬奇的 《蒙 娜尼莎 》 及 拉 菲 尔的 《花 园 圣 母》 都是 有风 景背景的人物画 。 1500 年左右意大利画家乔尔 乔纳对待人物与 自然 一视 同仁 , 把人物和风 景糅合起来 , 他创作 了 《 暴风雨》等作品 , 意 大利 美术批评 家文 · 杜里在 《走 向现代艺 术 的 四 步 》 中认 为 乔 尔 乔 纳 是 其 中坚 实 的 一 步 , “ 乔 尔乔纳画 了一幅有人物的风景 画 , 取 代 了有风景背景的 人物画 。 这一种新的声音 , 在翘望着现代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到来。 ”《暴 风 雨 》 中虽然有吉卜 赛少妇 在喂奶小孩 , 旁 边还 有一 位士 兵在观望 , 但整幅 画在表现河 流 、 桥 、 树木 、 天空及乌云翻滚 中的闪电 , 决 定 了它仍是一幅有人物的风景画 , 人物 只是 修饰语 , 作 品 的 本体是风景 。 顾恺之 的 画 云 台 山 图 , 虽然 有天 师等道 教人物形象 , 但从“画 云台 山记》可以看出 , 大量的 篇幅都是在 画 山峰 、 岩 石 、 树木 、 流水 , 所以 它是 一幅 有道 教人物形象的 山水 画 。

判 断 一 幅 作 品 是 否是 山水 画 或 风 景 画 , 我认 为 , 主 要看作品是 否有 对 山水或风景 的 审 美意识及 对这种审美意识 的 自然 表现 , 我 认 为 《画 云 台 山记》 已具 有 了这 一特点 。 顾 恺之所处的东晋时期招 隐诗和玄言诗亦开 始 表现对 自然 山水的热爱 , 独立 的 山水诗开始 萌生 , 虽然隐士 、 玄学家及诗人 “ 玄对 山水 ” “ 隐逸 山林 ” 创作诗篇 , 但一旦他们真正放志 田 园 , 面对 山水就会产生一种对 自然的清新 的审美感觉 , 在这种 “ 散怀 山水 、 萧然忘羁 ” 的过程 中 , 对 自然 山水的独立 的审美意识也 就必 然 的 会发 展起来 。 顾恺之 对 山水 的热爱 既 受到道 家思想的影响 , 也受 到 当时一种新 的 自然 主 义审美意识的 影响 。 他 曾创 作 《神 情 诗》 , “ 春水满 四 泽 , 夏云 多奇峰 , 秋水扬 明辉 , 冬岭秀寒松 ” 。 一年四 季被浓缩概括的 季节特征加以 表现 , 这亦是对 自然 的审美观 照与表现 。 《画 云 台 山记》对 自然的表现更加 细腻 , 天空 水 色 、 山峰岩 石 、 禽兽树木 以 及 水 中的 倒 影 , 山体的 阴影都被表现 了 , 这 已 是非常深 入细致地对 自然 山水景物的 观察与审美表现 了 , 由此而 创作的 《云 台 山 图 》肯 定是 当之无愧 的 山水 画 。

顾恺之约在公 元 4 0 0 年前后创作 了山水 画或有 人物的 山水画 , 意大利画 家乔尔乔纳 约在公元 1 5 0 0 年前后创作 了 《暴风雨》这幅 有人物的风景画 , 可 以说 中国早于西方整整 1 1 0 0 年创造 了 自然景物画 。 美国当代美术史 家埃 尔金斯说中国的 山水 画 只能是西方风景 画 的附庸 , 中国的 艺术史家 只能作为西方艺 术史的一 个例证 , 这种艺 术中的西方中心论 不是 在痴 人说梦吗 ? 事 实胜于雄辩 , 重 要的 是我们应找 出中国 山水 画 或西方风景 画 产生 的根源 , 发 展过 程 及各 自的特征 , 我们也不 需要将西方的风景画 看成是 中国 山水画 的一 个附 庸 。

参考文献 :

[1】 容肇祖 . 魏晋的 自然主 义[M】 . 上海 : 东方 出版社 , 1996: 77 .

[2] 傅抱石 . 中国古代山 水画 史的研引M 】 , 上海 :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 , 1 960 .

[3][ 意]文 · 杜里 , 走向现代艺术的四 步[M], 徐书城译 ,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2 :3-4 .

(孟云飞转编自《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