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1:30:48 | 浏览:99
(原标题:中国公民从泰国回中国,“14+7”改“7+3”,究竟改变了什么?(含回国经历分享)
这应该算是6月28日关注度最高的消息了——
在泰同胞朋友圈的第一反应——“回国方便了”、“返乡福音”、“感谢祖国”、“终于等来放宽的这一天”.....随后中泰各界也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中国人,关注的是回返的便捷性。
泰国人,在意的是中国游客是否会在“放宽”中重返暹罗景点。
之前,泰国民间旅协已多次问出“中国游客何时赴泰旅游”,然而当时得到的统一答案是:
“回国隔离14天起步+多次检测,单凭这一限制,难有中国人愿意为了可有可无的泰国之行,耗费金钱时间....”
而如今,“14+7”变成了“7+3”,即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在这一政策之下,中国人从泰国回家,门槛确实是降低了。
本月初,布周因回国处理家事,很荣幸,成为了“14+7”模式的最后一批被隔离人员,从泰国回中国,我具体经历了以下环节——
1.订好机票后参与所在航班的筛查,阳性留下康复,阴性可登机;
2.阴性旅客,需要入住航司指定的酒店进行登机前7日隔离;
3.临近登机前,乘客需要获得48小时、12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同时获得使馆审批后发放的“回国绿码”即可登机;
4.回到中国后,根据落地所执行的政策,乘客需要闭环式进入国内酒店进行“14+7”的隔离和检测,才能获得“解除隔离证明”;
5.乘客获得“解除隔离证明之后”,还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进行报道或继续隔离(取决于所处地区风险等级),例如需要提前报备、入境检测、居家隔离等。
从在泰国隔离算起,按“14+7”的模式,初步计算时间:7+14+7=28,即不包括居家和户籍所在地部分,隔离大约28天起步。
结合今日的消息,当“7+3”模式执行之后,不知道接下来从泰国回中国的航班,是否还会增加“在泰登机前7日”的隔离,以致回国的具体隔离时间,其实是“7+3+7=17天”。
航班所在意的,就是落地后确诊人数增加的被迫“熔断”,因此不难理解在泰登机前的“7日统一隔离”,一切都为了提前筛查,长久运营。
接下来说说我支付的费用——
一块老款劳力士价格的机票,数万W级别;
在泰国隔离+检测+绿码相关材料费用,大约1000人民币;
在中国隔离21天,花费7000多人民币;
全过程总价,无限接近新款劳力士绿水鬼的价格。
和我一起回国的同胞,大多数来自迪拜、赞比亚和其他北欧、非洲国家,他们当中拖家带口的,在天上飞了几个月也无法转机回国的,全程价格大概是“江诗丹顿纵横四海”,以及“百达翡丽鹦鹉螺”。
原谅我用高端手表无厘头地标注价格,可我觉得我没错。
回国审查没有放宽之前,回国的行为,与购买奢侈品的行为,毫无差别。
有钱者上。
如今,回国不到一个月的我,眼睁睁看着“劳力士”价格直降成“卡西欧”——机票不贵了,隔离天数也“7+3”了。
说真的,我打嘴里为放宽的局势叫好称赞,但打心里,五味陈杂,一时提不上什么具体可描述的话语。
谁叫我的回国时间,如此恰到好处呢。
布周几年没回国了呢?
也不久,从2019年算起,也就“短短3年多”,3年,家中大学表弟已到了实习期,初中外甥已经高考。
抖音的儿歌,从“逆战”变成了“孤勇者”。
也许,很多人的青春都在流逝,但我只感觉3年如一日。
至少,在疫情时期下紧绷的神经,是这样认为的。
3年的疫情,我在无数次“一惊一乍”中,活得非常被动,毫无章法,节奏错乱,只能丢下志气,在无法预测的尘世中,摆出一副与世相宜的讨好和迎合。
直到登机前的广播,才将我这3年的“六道轮回”完全打破和归零。
人在海外,连“何去何从”都遗失后,只剩下逆来顺受。
在泰国登机前的隔离,各乘客只能通过微信群交流,大体内容无非是“你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表格怎么填”、“小程序如何申报”。
7天内大伙短暂的相聚,是每次在楼下集体翘起鼻子的排队等待。
这是一种“无力反抗,等待抽插”的享受,接着在各自变成“尔康”的进化中,各自灰溜溜滚回房屋接着隔离。
泰国的隔离餐,只能是泰国菜,所以群上时常传来“这TM不是酸就是甜”的无奈问候,以及“天天洗衣粉味辣汤”的口头五星差评。
前文说过了,布周这批飞机,基本全是外国赴泰转机的同胞。
适应泰国,他们真的是第一次。
“5楼的大哥,你别跳了!”
“7楼的大姐,你别喊了!”
在泰国登机前的7天隔离,每晚的时间是最难熬的。
刘耕宏的健身操,成为了每个“隔离户”的室内运动必选项目。
但由于场地有限,每晚都有“刘耕宏信徒”磕到小拇指,喊成屠宰场的杀猪声。
楼下的住户,也深切感受到“天崩地裂”的屋顶震颤,整栋楼都在那“本草纲目”的循环里蹦啊蹦.........
每一天,早中晚,“隔离户”的机械动作是开门关门,反复确认着“投喂的饲料”是否已倒入“食槽”(每个房间门口那桌子)。
从泰国隔离酒店前往机场的路上,耽搁了半小时,有名乘客钱包忘在酒店了,全车骂骂咧咧让他“赶紧的”!
飞机上午8点50起飞,我们出发时只有凌晨3点。
当年的泰北华人导游,如今成了照顾我们“7天隔离”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所有人,别嫌弃3点出发时间早,曼谷素万纳普机场,今时不同往日了!
“以前中国人一本护照就能换机票,现在要各种核酸证明、绿码、体温检测证明!一摞资料,一个人要查很久很久....”
整个机场,谁都能一眼认出中国游客——全身防护服,全程密封。
从3点到8点准备登机,8点到11点飞机飞行,11点到15点排队回国入境。
每一个人,行走的“桑拿房”。
防护服里,不知道有几斤汗水。
一路上,几位泰国网粉丝认出了布周,他们说隔离结束邀请我去他们的云南家乡玩耍。我问他们是云南哪里的,他们回答: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傈僳族是这样叫。乌鸦叫作阿南,青蛙叫作欧巴......
噢对了,热心的云南粉丝还跟我介绍了云南的吉祥物——“小蓝狮”,他们说这是形容非常可爱的词汇,还希望我多吃点“红伞伞,白杆杆”的云南特产,有助于眼睛开启4D环绕效果。
瞧瞧,这玩笑开的......
候机区的另一头,有乘客哭得稀里哗啦,
G大叔告诉布周,他说他很想自己的奶奶,上一次离开泰国后,奶奶查出了肺癌,而就在上个月,奶奶离世了,遗言是:“若有最后一眼,甚好,赶不及,在海外好好照顾自己,勿流泪...”
G大叔说,“我不知道迟到的最后一眼,还来得及吗....”
X大叔说,他一直在等回来的机会,现在儿子都3岁了,抱都没抱过,视频让他叫爸爸,小家伙还躲.....登机前,F大叔一直说他心很疼。
H女士说,她在海外求学多年,但疫情让她一直无法拿到学位,这是父母最大的念想和盼望。登机前,爸爸打来电话:“女儿回家,比什么都强......”
X先生说,“回什么家!我有两个家!一个在海外打拼多年的家,一个生我养我的中国家,妻子在这头,父母在那头,疫情期间,不管我回哪个家,总要牵挂另一个家。咱没钱一起回家.......愿我爱的她,能照顾好自己...."
J先生说,他已经好努力了,奈何没能赚到钱,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满怀希望的家人。今年他35岁,谈话中总说自己一事无成,没结婚,没存款,海外生意半死不活。
登机前的等待,仿佛被卷入了宇宙的多元空间,看似平静,实则无数平行宇宙交织碰撞,兴衰跌宕,各有各的生活维度和牵挂传送。
或是一段往事,又或是一个随身物品。
人生在世,看似山长水远,可望到底又匆匆忙忙,短如烟云。
或为名花,惊艳时光,或为凡草,默默无声,但都有其存在的使命,端正庄严,不可侵犯。
飞机抵达后的环境,想必即使布周不说,大家也完全知道了。
还是检测+隔离+送饭+封闭生活,整整,21天(回到户籍还有)。
从下方图片可知,抵达中国后没有3小时起步,到不了隔离酒店。
今日“7+3”的推出,还是要感谢祖国。
尽管我未能赶上,有少许失落,但至少,接下来的回国同胞,不用再经历我所经历的漫长了。
大致的隔离生活,也就如我所述,有不透气的烦闷,但也有安静无扰的自在。
最主要的,还有国家为我们创造的绝对安全。
至于泰旅业,你们或许还要再等等了。
易于我们返乡的政策,并不意味着易于我们出来,毕竟“非必要不出境”的规定仍然还在,新护照、新签证的申请,都需要严格按照原有规定进行。
并不是隔离天数少了我们就能出来,并不是回国容易就意味着疯狂旅游,一切的平安和审核,还是不离严谨。
依据布周的理解,“7+3”是一个能让更多游子回国的福利通道,是来自祖国最细心的保障和关爱。
好的开端,我们欣喜;从严呵护,我们支持。
爱并不只限于月圆,遗憾也绝非属于月缺。
无论花开花落,我们将信靠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星辰大海,此生华夏。
文:泰国网布周十面派
梦若神机(49万)粉丝:下午有望反转,持股不动凸教授归来(53.3万)粉丝:震荡回调不惧,坚定看涨来自股市的猩猩(54.9万)粉丝:权重股明显下跌,可能震仓洗盘股侠钟超(68.8万)粉丝:未收评稀豹(39万)粉丝:下午或收中阳线看反弹以上就是大V们的个人看法,可以说明大盘的高位线始终没有明显突破的进展,似乎还在进行震荡平稳走势,尽管金融券商或者新能源等相继几日的暴涨依然没有上升,主力资金可能在进行压制目的就是困惑散户,等散户们觉得无望大涨了再进行拉高。
大盘分析指数意外的连续走强,昨天领涨的创业板全天再涨17%,收盘成功突破30日线阻力。明天市场要震荡开始争夺3300这个压力位了,接下来就是看成交量以及券商能否继续发力。如果能突破的话,那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走出反弹行情,如果不行的话,估计就是回调了,不过也顶多是回踩后再反弹,最终的都是反弹,只是过程要曲折点罢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固收”基金(按过去的计算方式,包括混合型一级债、混合型二级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的合计规模近25万亿元,而在2019年底,这一数字还不足万亿。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就是这类产品最常见的基金类型。
作为资深投资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表示,大变局下投资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风控,而不是回报,投资人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把目光聚焦至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技术。在我看来,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不是一致的。
毕马威同时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走势做出了判断。毕马威在报告中指出,两方面因素是支撑上半年基建投资持续上升的关键,一是在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和宏观政策应出尽出的政策主基调下,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明显靠前,财政支撑基建的取向明显,二是当前专项债项目的储备相对充分,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共支撑超过238万个项目。
想变富,转思路:普通人致富的5大“生财秘诀”,助你告别贫穷当下这个时代,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感受就是钱难赚、钱不够用、钱不经花。说白了,作为普通人,要想变富首先必须改变思路。第五条:结交富人要想成为有钱人,就得靠近他们,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搬到自己身上来。
加了约2%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78g装茅台冰淇淋,售价59-66元,是茅台有史以来首次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与微不足道的利润相比,茅台真正看中的是这些吃冰淇淋的年轻人。“i茅台”的运营模式,将经销商纳入整个服务流程,然后缩短渠道距离实现成本优化,提升代理渠道端的利润,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渠道掌控力,与消费者展开更直接的互动交流。
8月3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600519)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提升1738%;从废除拆箱令到推出12箱装产品,从“i茅台”APP研发上线到茅台冰淇淋点燃夏日,在丁雄军接任近一年的时间里,稳价、年轻化两手抓。
茅台转变经营模式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让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成为现在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在2021年半年报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国内经销商为2096家,新增62家,减少12家,累计增加50。
白酒的特质,越陈越香。酱香酒更是如此。大量茅台酒被储存下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市场上的酒越来越多。所以,归根结底,茅台虚高不虚高,在于利润能不能翻番甚至翻两番。你没看到的是,茅台以价格违规等理由,已经砍掉超过三分之一经销商了,省出来的这三分之一的份额。